首页 - 咖啡知识 - 一杯咖啡智库路边摊如何逆袭击败阿里巴巴商业研究从零到英雄只需多长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咖啡文化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街头巷尾到便利店,再到超市货架上,无处不在的咖啡让人难以抗拒。这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这些小众产品能够顽强抵御电商冲击,甚至成为真正击败马云的商业模式?
咖啡作为一种外来品,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一种奢侈品。在鸦片战争之后,它才开始悄然渗透进中国人的生活。但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咖啡仍然受限于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只能停留在小圈子内。
然而近年来的情况却大相径庭。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从1998年至2012年,中国咖啡消费量由19.9万袋激增至110万袋,每年的增长率高达12.8%。随着这个速度,如果保持不变,截至2020年,我国将达到280万袋消费量,这意味着它已经成为当代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现在,不仅是高端商务人士可以享受到,而是绿色的星巴克、红色的Costa等国际知名品牌遍布了每条街道和角落。星巴克自一个社区的小咖啡馆起家,如今发展成全球连锁企业,其势头之猛令人瞠目结舌。在2016年的一年中,就有981家新店开设,其中包括了许多位于城市中心的地标性地点。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从一个小众产品转变为一款令人疯狂赚钱的大爆品?
首先,是成功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炫耀心理作祟。在改革开放初期喝咖啡是一种昂贵且显赫的事,因此它迅速成为了一种炫耀自己的方式。而80后90后的兴起,又使得喝咖啰成了反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再加上社交媒体,让喝coffee多了一份炫耀功能。
其次,是“第三空间”的心理认同。当我们寻找非家庭、私密但又非正式场所时,办公室太正式而饭桌太过繁琐,那么哪里能满足我们的交流需求?而说走就走、轻松愉快环境中的聊天,却恰好适合于那些需要放松心情或进行生意谈判的人群,而这些正是星巴克与Costa这样的品牌所提供的地方。
再次,不做大牌只做社区。它们并没有把自己定位为高档品牌,而是在做“沙县小吃”式社区店,他们通过亲民的手法赢得了顾客的心,并且这种社区化让他们得以成功扩张。
最后,对于赚钱到底有什么意义?互联网时代,“马云过后寸草不生”,实体商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有趣的是,即便如此,有些地方还能存活下去,比如便利店。而对于其他实体企业来说,也许还有机会学习和模仿这类创新的经营策略,比如体验经济——即销售商品以外,还出售人们对商品独特体验的情感价值。这也是电子商务无法取代的地方,因为尽管电子商务可以替代标准化商品,但无法替换购物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共鸣与特殊体验。
猜你喜欢
- 2025-02-12蛋糕DIY艺术创意甜点的美妙手艺
- 2025-02-12小童咖啡探秘什么样的咖啡适合宝贝
- 2025-02-15区块链技术在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软件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 2025-02-12氮气咖啡 - 泡沫纷飞探秘氮气咖啡的魅力与艺术
- 2025-02-15小额入市期货交易系统微量资金操作平台
- 2025-02-12蓝色星球中的绿洲牙买加在北美洲的独特之处
- 2025-02-11金融硕士职场智囊团的蜕变
- 2025-02-12云南小粒咖啡的秘密已被揭开你准备好迎接一场味蕾上的冒险了吗
- 2025-02-11时空之轮揭秘金融界的十大守护者
- 2025-02-11商品期货持仓量怎么算的别慌这里有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