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研究 - 咖啡的苦和酸是从哪里来的
为了解开这个困扰多年的谜,德国「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的科学家「Thomas Hofmann」决定对咖啡的苦味加以研究。 他将煮好的咖啡进行过滤,发现一些分子量最小的分子味道最苦。于是他用质谱分析法,进行了一连串的实验,确定了其中名叫——绿原酸内酯「chlorogenic acid lactone」的分子,是罪魁祸首。(为了方便下文我们把它称为小绿吧~)小绿是从生豆开始就有的吗? 要说小绿的话,我们就要先说说绿原酸。简单来说,绿原酸存在于大多数的植物中,它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而小绿就是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从绿原酸中分解出来的。 那烘焙程度对小绿有影响吗? 为此,研究人员对一系列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进行了小绿含量的测定。研究表明,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小绿会随着烘焙程度的加深而增加。在轻度和中度烘焙时,小绿只会产生温和的苦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具有咖啡特色的,愉快的苦味。而随着烘焙时间的加长,小绿会被再次分解,取而代之的是乙烯儿茶酚聚合物,这也就是产生浓烈苦味物质的源头。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咖界有句话是——浅烘酸,深烘苦了。而我们所谓的愉快的苦味就是绿原酸,不愉快的苦味就是乙烯儿茶酚聚合物了。 那是不是绿原酸越多就能制造出具有咖啡特色苦味的好咖 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一般咖啡生豆中的绿原酸含量越多,杯测时品质越差。很多瑕疵豆的绿原酸也很多,因此并不是绿原酸越多越好。 再好比,罗布斯塔咖啡豆中含有的绿原酸含量就有7%—11%,而阿拉比卡咖啡豆绿原酸含量就只有5%-8%。 那深烘焙的咖啡豆是不是不好呢? 一杯咖啡是由30多种化学物质构成的复杂饮料,而正是这些“化合物”决定着咖啡的味道、香气和酸性。并不是深烘焙产生的苦不好,而是每一款咖啡豆都有适合它的烘焙程度。烘焙师会根据每一款咖啡豆的特性,多次的杯测,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烘焙度,完美的展现每款咖啡豆特有的风味。
- 上一篇:麦馨的花语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美丽交响
- 下一篇:各种冲泡咖啡步骤 咖啡粉研磨粗细的学问
猜你喜欢
- 2024-12-21疏水板的科学之谜如何让水滴跳跃而不湿手
- 2024-12-21夸张国外咖啡品牌排行大揭秘憨豆咖啡的营销方式多种多样竟然还有骗子在其中
- 2024-12-21健十商城-探索健十商城健康生活的完美买家地
- 2024-12-21发膜用法指南揭秘美容必备的深层护理技巧
- 2024-12-21技术与生活-微型SIM卡智能手机时代的无缝连接解决方案
- 2025-01-25跨界合作的艺术外国设计师在gongyi领域有何贡献
- 2024-12-21意利咖啡的魔力探索一种独特的烘焙艺术
- 2024-12-22品味时光一整套咖啡厅室内设计案例 - 咖啡的历史图片
- 2024-12-21云南咖啡八大产区入选世界100个著名商标影响力在社会各界广泛传播
- 2024-12-21中国智能制造网建设中面临哪些技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