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研究 - 东坡志林中的学须益往复不厌其诵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关于学习的什么观点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他的诗词至今仍被广泛传颂,他不仅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也是“文以载道”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作品中,“学须益往复,不厌其诵”这句话体现了他关于学习的深刻观点。
首先,我们要了解苏轼对学习的态度。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一点可以从他的许多诗词作品中得到体现,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代有 बदल者,却笑问君此地谁?”这里,苏轼通过描述历史变迁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即使面对变化无常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状况,他也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和理解。
在《东坡志林》一文中,这句话更为明确地阐述了他对于学习的看法。这里,“学须益往复”指的是学习需要不断地向前推进,而“不厌其诵”则意味着即便是在重复性的学习中也不应感到厌烦或满足于已有的水平。这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在当时乃至现在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因为它鼓励人们永远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未知领域。
此外,这种态度也体现在他的其他作品中,如《与滕公同赋》中的“活到老,学到老”,以及《送友人》的开篇“我欲言而言不利,我愿作之思何深”。这些句子都反映了苏轼对于终身教育的强烈信仰,以及他认为知识获取是一生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直接表达个人观点之外,苏轼还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间接抒发对待生活和知识的一种态度。例如,《秋声行》中的“山色入怀抱,一曲秋风起”,通过描写秋天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这也是他对于生命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赞美。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所说的“学须益往复,不厌其诵”其实也是一种对生活本身进行全面认识并不断更新自我的呼吁。
总结来说,“东坡志林”中的这句名言不仅是对个人阅读习惯的一种提倡,也是对整个社会文化氛围的一次批判。它强调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值得重复去做或者细致研究过几遍才能真正理解透彻的。这一点正符合现代社会信息爆炸时代的人们应该如何处理各种信息的问题,让我们在海量信息面前能够保持清醒头脑,从容应变,并且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和机会。
猜你喜欢
- 2025-01-15百无禁忌的美式风Caramelo在社会的舞台上
- 2025-01-15长期饮用咖啡会带来什么样的健康影响呢
- 2025-01-15都市迷航公交车上被弄进走不动路的无助求救
- 2025-01-15老年人的健康咖啡对高龄者的潜在风险有何
- 2025-01-15欧洲最大但人文艺术114-探索罗马的古代遗迹与现代艺术欧洲最大的文化宝库
- 2025-01-15景年知几时-岁月悠长的回声中寻觅青春
- 2025-01-15咖啡新手如何快速成为大师
- 2025-02-02老帮办与青春的交错他的过去隐藏着怎样的传奇
- 2025-02-02教育一体化探索学生能从跨学科学习中获得什么好处
- 2025-02-02我的钢铁网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