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许多茶友都开始准备喝岩茶。而茶友们在留言里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啥样的岩茶才是上品好茶?其实武夷山每个茶厂(包括茶农)都会有好茶,但谁都不能保证谁的茶最好。要比较只能是相对而言。
武夷岩茶因受品种、树龄、山场环境、栽培管理、气候、采摘标准、采制天气、初制工艺、精制焙火、包装储藏、运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微观角度来说(或人的感官灵敏度足够的话):绝对没有品质一样的两批次茶,甚至同一批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冲泡时,因受环境、空气、泡茶用水、冲泡法等因素的影响,品质表现也不一样。所以岩茶品质的差距巨大(因此岩茶的价位也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差距上百倍)。
岩茶因品茶者的个人功底、爱好、敏感度、身体状况等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对同一号武夷岩茶作出不同的点评也是正常的。品茶的感受本来就是主观的,会对口味,即使价位不高,他也觉得是好茶;不对口味的,即使再贵,他也觉得一般,这就是岩茶品质的主观性。所以岩茶贵的不一定好。
武夷岩茶之所以成为古今名茶而驰名于世,证明她的品质特征,即“岩骨花香”是其他茶类所不具备的。具体表现应该是:“味厚而活,香浓而久”,滋味醇厚是指茶汤不论浓淡都有厚感和骨感。不苦不涩、味顺是不能称为纯的,厚而回甘快,不留余苦余涩,方能称为“醇”和“活”。“香浓而久”是指岩茶的香气虽不高飘,但香气饱满且保留长久,是以有”冷香“之说。
再者岩茶的风格特征最丰富,有品种特征、山场特征、树龄特征、加工特征、焙火特征、香型特征等等,同时没有人能全部掌握和鉴别的出这些特征,这也是岩茶的魅力之一。只有“岩骨花香”之特征表现的越明显,茶就越好。所以好茶也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会以个人的喜好而改变。特别是山场好工艺到位的茶,其价格一定是不便宜的。
希望茶友们理性消费,找到性价比高的适合自己口味的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 不仅要注意冲泡的技巧,而且要掌握品饮要领,才能领略到它那妙不可言的真趣。品饮武夷岩茶的心得体会以清代大才子袁枚写得最深刻、最具体。他写到:“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然丙午秋,余秋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中国茶经》)袁枚是浙江人,他原本最喜欢饮家乡的龙井茶而不喜武夷茶。上述这段话不仅描述了他从不爱饮武夷岩茶,到饮后怡情悦性的过程,同时也反映出了品饮武夷岩茶的要领。
其一 是武夷岩茶一般讲究热饮,即民间所谓的“喝烧茶”。要随泡随喝才 有味,稍迟喝则色、香、味、韵均大为逊色。
其二 是要“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品饮武夷岩茶要特别注意闻香。俗语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武夷岩茶则是“茶香十八变,越变越好闻”。品武夷岩茶闻香至少要闻三次。第一泡闻“火香”及茶香的纯度;第二泡闻显露出的茶的本香,不仅要热闻,还要冷闻,不仅要闻汤面香,还要在品了茶后闻杯底留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领略茶香的变化;第三泡以后则是闻茶香的持久性。闻茶香是一种极雅致的享受,且有益于身心健康,在品武夷岩茶时千万不可忽视了这个环节。
其三 是品茶要“徐徐咀嚼而体贴之”。袁枚在这句话中,“体贴”一词用得最妙,“咀嚼”一词用得最准。“体贴”一般是对至亲的亲人而言的,品茶要“体贴之”,可见他对茶有多么深挚的感情。“咀嚼”即嚼茶,品武夷岩茶时嘴中要像含着一朵小花一样,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才能品出茶的真味。
其四是“释躁平矜,怡情悦性”,这是精神上的升华。只要按照袁枚的方法去实践,我们一定会从怕武夷岩茶茶汤的浓苦如药,变成爱之如饮醍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