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畅咖啡网

首页 - 咖啡知识 - 刘仲华院士安化黑茶保健功效研究一黑茶发展历史溯源

刘仲华院士安化黑茶保健功效研究一黑茶发展历史溯源

2024-11-04 咖啡知识 0

黑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中由微生物发酵参与品质风味形成的一大茶类。2021年,我国黑茶总产量39.69万t,位居六大茶类第三,2022年中国黑茶产业迈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湖南农业大学的茶学专家团队相继开展了黑茶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科学地诠释了安化黑茶的品饮属性和健康属性。随着黑茶健康功效不断被研究证实,黑茶逐渐成为了人们预防亚健康的理想饮品。

一、茶马交易与黑茶的起源

黑茶确切的起源时间至今没有明确的定论。早在明朝中叶时期,黑茶的称呼已经出现。黑茶的产生离不开中原和边疆地区之间旷日持久的茶马贸易活动。可能正是这种内陆和边疆、产区和销区之间的长距离运输,才产生了耐贮运的黑茶类。因此,通常认为黑茶形成于“船舱马背”。

马背上形成的黑茶

起源于唐代的“茶马互市”,是中国西北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的贸易往来,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长期的茶马互市活动促使茶马古道的形成,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安化茶马古道

2013年,茶马古道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产于两湖、云贵川等地的茶叶,必须沿着茶马古道,舟车相继运到边疆的消费区。唐宋年间盛产蒸青绿茶,当时篓包茶沿汉水北上,再沿丝绸之路,经驼、马的长途运输至西北等地,水运气候潮湿,篓包防水性能极差,茶叶吸潮后,高含水量条件下引起内含化学成分发生氧化、聚合、水解、转化。同时,茶叶在潮湿状态下经长时间运输,微生物群落开始滋长,在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加速了茶叶品质的转化,逐步形成了与绿茶完全不同的香味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消费习惯逐渐形成,对这一特殊色香味的消费需求也被逐步固定下来。尽管我国边茶的生产历史己逾千年,但“黑茶”这一名称的出现却只有400余年的历史。明代嘉靖三年(1524)御史陈讲疏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

二、边销茶与黑茶的发展

人们一提到边销茶便会想到黑茶。其实,边销茶不等同于黑茶。

黑茶是从加工工艺来界定茶叶分类的概念,边销茶则是一个从销区来界定茶叶品类的概念。一般而言,边销茶中的大部分品类属于紧压黑茶类。为方便运输,边销茶通常做成紧压型,毛茶经发酵、蒸制后,放入模具压制加工成砖形等形状,体积小,容易保存和运输。

黑毛茶、老青茶之外,红茶末也是压制边销茶的原料,米砖茶就是用红茶压制而成。边销茶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由于产销历史不同,不同品类边销茶的主要消费区域也有差异。茯砖、黑砖、花砖、米砖主要供应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康砖和金尖主要供应和青海;青砖茶主要供应内蒙;云南的紧茶主要供应给云南本省,部分销售到和四川。

三、湖南黑茶发展简史

明代嘉靖三年(1524),《明史·食货志》载:“商茶低伪,悉征黑茶。”这里的黑茶就是指湖南安化黑茶。又载 :“神宗万历十三年(1595)……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也就是说,自1595年起,湖南安化黑茶就逐渐受到市场青睐,茶商私自跨越传统产区采购贩卖。

安化黑茶最早产于苞芷园,以后沿资水向上发展,逐渐遍及于全县。安化黑茶以“六洞茶”最为著名,即资水南岸恩贤溪之火烧洞,竹林溪之条鱼洞,大酉溪之漂水洞、檀香洞,黄沙溪之深水洞,竹坪溪之仙缸洞。其中以条鱼洞、火烧洞更著名。单就品质而言,以高家溪、马家溪所产最佳,俗称“高马二溪茶”。安化素以黑茶闻名,地处资水中游,水路运输方便。晋帮茶商在安化当地设庄制茶,运往汉口或经河南、山西转销西北各地,或经西口(包头)、东口(张家口)至恰克图,再由俄商转运至圣彼得堡及欧洲各地。

万里茶路

安化黑茶通过晋商远销盛极一时,经过明清两代数百年的经营发展,安化的黑茶产量快速增长,安化逐渐成为黑茶的产销中心,有茶行数百家。产茶高峰时,坐船、骑马前往安化以现钞买茶,以物品兑茶的客商达10万之众,汇聚了晋、陕、鄂、川、徽等地客商及茶叶加工制作人员,茶市十分繁荣。

晋商是安化黑茶茶道的开拓者和主力军

本文节选自《中国茶叶》2022年第11期,P1-7,《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作者:刘仲华,施兆鹏,肖力争,朱海燕,蒋跃登。

来源:中国茶叶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中东国家有哪些厚乳是什么卡式炉咖啡因中毒咖啡时间

网站分类